转自 北京纪实频道 《昨天的故事》
在儿时,它曾经记录着我们童真的笑脸,也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轨迹,它是照相馆,也是储存记忆,留住时光的博物馆。即使光阴似箭,改变了许多熟悉的事物,但是这座照相馆却会像邮差一样,为我们寄来属于自己过去的印记,它用一张张照片,守护着我们不变的记忆,守护着我们曾经难以忘怀的故事。
2016年临近年末,对于张磊一家来说,又到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女儿芽芽刚满五周岁,全家人又要记录这个特殊的时刻。每年照一张全家福,是这个老北京家庭保留下来的传统。而如今,一家三代又要去照新的全家福。每一年无论变化着多少季节,一家人对照相却是同样的期待。而他们要去的照相馆则曾经记录着家中几代人的影像。
从上世纪初,它便坐落于前门附近,一直到现在,已经伫立了将近一百年,大北照相馆仍然默默地记录着无数人的影像,当然,也接待着许多像张磊一样的三口之家。
1921年成立的大北照相馆,最初是在大栅栏石头胡同开张。开业之初,只有一间门脸、三个徒弟,设备也只有一架老式镜箱,由京城著名人士赵雁臣先生创办。主要是以拍摄戏装照而闻名,当时的四大名旦,京剧名伶都在大北留过影像。
作为大北照相馆的老经理,赵增强每天也在重复着自己的忙碌。这份忙碌他已经持续了40多年,即使是到明年,这位59岁的老人即将退休,他依旧坚持所有的工作都亲力亲为。儿童黑白大头照一直是大北照相馆的一项传统特色,许多人童年最初的影像都是在大北留下的。
许多刚刚做了父母的年轻夫妇,都来到大北照相馆,为自己的孩子照相留念。那时人们常常以家里有一张留有“大北照相馆”字迹的照片而骄傲。
如果把一组组家庭比做过去胶卷的每一帧影像,那么这些照片连接起来,便在大北留下了一组组不同的故事。家庭是永远不会重复的故事,因为它既记录着长辈逐渐的老去,后辈又在不断的成长,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演变过程,还是历史在生生不息的延续。
作为将近百年的老字号照相馆,从拍摄戏服,到儿童照,家庭照,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也留下了他们各自美好的影像,而这些影像也无意间组成了一部包罗万象的人文相册。
如果说通过近百年的积累,使大北照相馆通过影像编纂了珍贵的民间记忆,那么建国后,另外的一个机遇又是大北照相馆的重要转折,它使大北照相馆承担的不止是一座照相馆的职能,也开始记录整个国家的历史。对于高级摄影师曲建平来说,他却用镜头见证了许多国家重大的历史时刻。
曲建平,高级摄影师,曾在大北照相馆机关服务部工作40余年,专门负责为国家各个机关和重大场合拍摄团体合照。从1954年开始,大北照相馆承担了在人民大会堂为历届中共党代会、全国两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中外宾客的大中型会议团体合照任务万余次,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保存了许多历史资料。
40多年的经验,使曲建平不仅能够应对不同的大型场合,而且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灵活应对。由曲建平拍摄的团体照,不仅构图端正大气,而且布局合理,符合外交规范。摄影的精准和完美,除了责任和认真,也需要扎实的技术做保证,熟悉拍摄团体照所用的转机是必不可少的。从使用第一台相机,到如今的新型设备,曲建平也几乎见证了整个摄影工业的发展过程。
无论是记录普通人还是记录历史,对于摄影师来说,都是镜头下最完美的的素材,只要获得最满意的照片,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也许现在,照相已经是一件很随意的事,但很少有像大北照相馆一样,能够把每个家庭,每个行业的人维系的如此紧密,并且与国家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成为记录历史的档案馆。
等到两位老人退休,这些照片会提醒着他们曾经在大北的过去,就像无数人在大北照相馆留下的纪念一样,如果回忆是一本书,那么照片就是书签,它总是在最重要的情节,留下折页,等到年华逝去,关于我们的回忆,都会一遍遍的回放。